上海,如何重構城市空間?

文章來源:
字體:
發布時間:2023-10-17 16:52:46

未來,一定是新的嗎?”“街區,一定是建筑嗎?

站在淀浦河北岸的“白貓主展館”,劉宇揚建筑事務所創始人劉宇揚向現場聽眾拋出了這兩個問題。而把兩個問題的關鍵詞疊加起來,正好是他分享的主題《未來街區》。

9月末,黃浦江江畔的空中蒙著淡淡薄紗,空氣質量顯示為“良”。在由白貓洗潔精廠的老庫房改造而成的展館里,一場關于低碳與城市空間的探討正在進行,主題是“來談‘碳’· 共建一座好城市”。這場分享會由能源基金會聯合南方周末、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辦,米行文化協辦,分享會上,無用之用設計工作室主理人趙瀟瀟,劉宇揚建筑事務所創始人劉宇揚,〇筑設計創始人、上海交通大學建筑設計學院客座導師王卓爾,EBI聯合創始人畢通宇,分別從藝術裝置、建筑街區、綠色通勤等方面,徐徐展開討論。

討論的背后,是剛剛拉開序幕的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(SUSAS——時隔八年,它再次回到黃浦江西岸。對于上海而言,這次回歸見證了西岸的更新,而在更廣泛的尺度下,它也為當下的中國開啟了更多低碳城市公共空間的探索。

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峻,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

“我們今年的主題是‘共棲’。”SUSAS執行策展人高長軍先生說,之所以選擇這個詞語,是希望在都市中考慮人和環境如何更好地和諧相處。“它不單單是一個植物、動物或獨立的環境問題,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問題,今天談論的‘碳’,也是其中之一。”

在“共棲”的命題之下,人類如何塑造一座低碳城市、如何探索自身與環境的關系,既是一場關乎當下的實踐,更是面向未來的挑戰。

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執行策展人高長軍先生C-Talk分享會上致辭

城市與誰“共棲”?

分享會落地在一座生境花園。

顧名思義,它是“生境”與“花園”結合的空間,既能夠提供生物所需的生存環境,又能滿足人類觀賞休憩需求。如今,一座生境花園被搬進了舊廠房里,各種植物在這里生長,鋼筋水泥環繞城市少見的蟲蟻在其間爬行。

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特點,就是城市更新的先行兵,高長軍介紹說,截至目前,基本上SUSAS的選址都在一江一河、濱江貫通的城市更新的前沿,“所以這次我們也沒有選擇西岸已經很成熟的藝術帶,而是一路往南到了這里,邀請大家見證上海城市成長的一部分。”

白貓倉庫一樓生境花園一景

除了白貓倉庫的室內展覽之外,室外還有綿延四五公里的藝術裝置,參觀者可以通過步行或騎行參與其中。

“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走到第五屆,和過去最大的不同在于視界變化。我們從關注城市本身,拓展到關懷城市和城市所在的生態環境。”SUSAS主策展人、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寧。

其中,白貓主展館既是展覽的承載,其本身的可逆式改造,也在演繹可持續生態理念。

這里幾乎完全保留了老庫房的模樣。白色和藍色穿插的瓷磚外墻,一種工業年代感。建筑師團隊在廠房一側增設了一組特別的腳手架體系,人們通過其中的紅色樓梯,就能步行到不同樓層觀展。

在劉宇揚看來,城市空間低碳改造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,需要通過建筑設計的優化、自然元素的引入等多種手段實現。在他的一些建筑設計案例中,充分考慮了環保與節能因素,如利用太陽能、雨水收集系統等,實現了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。

而在這些具體案例背后,劉宇揚也在思考未來的街區究竟會是怎樣的。

熱點會展

新聞爆料

圖片精選